我国作为蚕桑文明发源地,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桑树种质资源。桑树作为传统中药材(桑白皮、桑叶、药桑葚等)的来源,富含黄酮类、花青素、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。scout69
崔红娟教授团队研究聚焦于桑树活性物质的医学创新利用,依托自主研发的桑树代谢数据库SeriMetab1.0,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鉴定出桑辛素、桑根皮醇及桑皮酮等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,并系统性评估利其药代动力学特性、毒理效应及多靶点调控网络,揭示活性物质的抗癌机制与临床应用潜力,近期取得多项新进展。
近日,团队侯建兵副教授与硕士生杜毅为共同第一作者的题为“Albanol B inhibits glioblastoma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senescence and apoptosis via the RNF6/p27 signaling axis”的研究论文被中科院医学一区TOP期刊 Phytomedicine(植物药学,IF=8.3)接受。一直以来,侯建兵副教授聚焦桑树活性物质抗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研究。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,锁定桑树源苯并呋喃类化合物Albanol B为抗癌活性分子,其作用与癌症核心通路显著关联。通过整合多组学分析及细胞分子实验,该研究证实Albanol B可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衰老及凋亡。机制研究表明,该化合物通过促进E3泛素连接酶RNF6的泛素化降解,稳定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蛋白表达,从而激活RNF6/p27信号轴抑制肿瘤进展(图1)。

图1. Albanol B通过调控RNF6介导的p27蛋白降解抑制肿瘤增殖
本月,团队博士后胡新、博士生常洪博和郭燕为共同第一作者在Phyto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“Mori Folium ethanol extracts induce ferroptosis and suppress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by inhibiting the AKT/GSK3β/NRF2 axis” 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揭示,桑叶乙醇提取物(MFEE,多组学鉴定含1596种成分)通过诱导铁死亡抑制胃癌进展,表现为Fe²⁺积累、GSH耗竭及脂质过氧化增强,并阻滞G1-S期细胞周期。机制研究发现,MFEE通过抑制PI3K/AKT/GSK3β/NRF2轴增强顺铂化疗敏感性。
2025年4月,团队博士生李永森和硕士董梦瑶为共同第一作者在Phytomedicine杂志发表题为“Mulberrin suppresses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and enhances chemosensitivity to oxaliplatin through HSP90AA1/PI3K/AKT axis””的研究论文,揭示了桑黄酮通过靶向HSP90AA1抑制PI3K/AKT通路及EMT进程,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、迁移和侵袭,且其与奥沙利铂联用产生协同增效作用,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参考。
崔红娟教授为以上论文通讯作者,scout69
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单位。目前,崔教授团队已发现桑辛素、桑根皮醇、桑根酮C、桑黄酮等多种桑树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,为深化传统中药开发,推动桑树资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。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重庆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业务费项目的支持。
(供稿:崔红娟,审核:李田)